近来,江西、湖南等钨矿主产区接连遭遇多重挑战:环保督察的持续深入、夏季极端天气对开采运输的阻碍,以及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的全面展开,多重因素叠加导致钨矿开采进度放缓、运输效率下降,直接引发市场供应端出现了收缩。在钨原料资源供应偏紧的背景下,多家矿山企业普遍看好后市,钨矿持货商惜售情绪浓厚,市场低价货源难觅,钨价迭创历史新高,截至8月11日,黑钨精矿(≥65%)均价今年以来已经涨了37.65%,而其7月份单月的涨幅高达11.21%,近期原料价格的频频上调使得多家钨企持续上调长单报价,而多家硬质合金企业苦于原料成本的压力而发布了调价函。此前,由于终端刀具等产品难以快速跟涨,多家硬质合金企业发布联合声明抵制高位原料价格。
翔鹭钨业等多家钨企继续上调8月上半月长单报价
据广东翔鹭钨业8月11日消息:广东翔鹭钨业8月上半月钨原料长单含税单价如下:品位55%以上黑钨精矿单价为1940,000元/标吨,较7月下半月上调7000元/标吨;品位55%以上白钨精矿单价为1930,000元/标吨,较7月下半月上调7000元/标吨;仲钨酸铵价为285,000元/吨,较7月下半月上调10000元/标吨。注:以上单价含(13%)增值税。
江西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标一级黑钨精矿2025年8月上半月指导价19.4万元/标吨,较7月下半月上调1.2万元/标吨。
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8月上半月APT长单采购价为27.95万元/吨,较上轮报价上调1.65万元/吨。
据崇义章源钨业8月5日消息: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8月上半月长单采购报价如下:1.55%黑钨精矿:19.25万元/标吨,较上轮报价上调1.25万元/标吨;2.55%白钨精矿:19.15万元/标吨,较上轮报价上调1.25万元/标吨;3.仲钨酸铵(国标零级):28.3万元/吨,较上轮报价上调1.8万元/吨。
黑钨精矿今年以来已涨37.65%
8月11日,黑钨精矿(≥65%)价格为196000~197000元/标吨,均价报196500元/标吨,较其前一交易日上涨0.51%。而196500元/标吨这一均价与2025-08-14的均价142750元/标吨相比,其均价今年以来上涨了53750元/标吨,今年以来的涨幅为37.65%。
从更长周期来看,这一价格水平较2025-08-14的142750元/标吨,今年以来累计上涨53750元/标吨,涨幅达到37.65%。值得注意的是,7月单月黑钨精矿(≥65%)均价涨幅便高达11.21%,这意味着7月的涨幅占今年以来总涨幅的近三分之一,短期内价格的快速拉升对下游产业链形成了显著冲击。?具体到下游环节,7月钨粉及碳化钨粉企业首当其冲承受成本压力,部分企业因原料价格涨幅远超产品售价,出现明显的成本倒挂现象,产品跟涨节奏较为缓慢。进入7月下旬,原料端市场价格波动进一步加大,企业对新增订单普遍持观望态度,仅维持必要的生产运转。?而处于产业链中间环节的粉末企业,则陷入上下游挤压的矛盾格局:上游原料价格高企带来成本压力,下游需求清淡导致产品去化缓慢。企业多采取按订单报价的模式,且报价时需充分考虑交货期内原料价格的波动风险,以避免成本失控。
多家硬质合金企业发布调价函
作为产业链终端的硬质合金企业,正面临双重困境的叠加冲击:一方面,终端刀具等产品受限于市场竞争格局及下游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,售价难以快速跟进原料涨幅,导致产品溢价空间被严重压缩;另一方面,企业为维持正常生产运转,又不得不进行刚需补库,持续购入高价原料,成本压力因此不断累积。这种矛盾在7月底达到阶段性顶点——多家硬质合金企业曾联合发布声明,试图通过集体抵制的方式应对高位原料价格,以缓解经营压力。
但随着原料价格的进一步攀升,企业的成本防线逐渐失守。近日,九江金鹭硬质合金、株洲钻石、华锐精密等行业代表性企业纷纷发布调价函,明确表示:由于硬质合金主要原料价格大幅上涨,为缓解成本压力,将对公司旗下硬质合金类产品的销售价格进行上调。这一举措既是企业应对成本压力的被动选择,也反映出原料价格高位运行已对终端市场形成实质性传导。
后市
对于钨的后市走向,短期来看,钨价仍将受到矿端供应紧张的强劲支撑,大概率维持高位震荡行情。这一判断的核心依据在于,当前钨精矿市场受开采指标严格管控,新增产能释放受限,开采量难以实现实质性增长,这意味着钨精矿供应紧张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得到缓解。因此,后续需重点关注8月底月初国内公布的钨精矿全年指标分配情况,这一指标调整将直接影响后续供应端的释放节奏,成为决定短期价格走向的关键变量。?
从下游需求端的短期表现来看,8月份硬质合金企业开工率或将呈现下降趋势,这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制约:一方面,终端市场进入传统需求淡季,对硬质合金的采购需求有所缩减;另一方面,原料成本持续处于高位,企业生产利润被压缩,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开工积极性。?
而从中长期视角分析,钨价的支撑逻辑更为稳固。一方面,全球钨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,作为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,其供给增长的天花板效应将长期存在;另一方面,随着光伏、军工、核聚变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,对钨的需求正持续增长,这种需求端的增量将形成长期支撑力。综合来看,中长期内钨市场有望在供需紧平衡的格局下保持强势。
推荐阅读: